《辽宁林业科技》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辽宁林业科技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2
 

0 引言

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向智力资源,因此科技创新智库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民主科学决策的主要智力支撑。在新的历史时期,辽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动力转换,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实现全面振兴亟需科技创新智库提供的智力支持和决策服务。因此深入研究辽宁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现状,有针对性提出促进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对策建议,对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辽宁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现状

依托于雄厚的科技和教育资源,辽宁科技创新智库发展迅速,为辽宁省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智力支持。

1.1 辽宁科技创新智库组织体系

辽宁省在已经有的研究室、社科院、省委党校等咨政建言部门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科技创新智库组织体系。其组织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组织体系

官方智库是指由政府全额出资建立或者依附于政府内部机构,并以政府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为主要工作内容和目的的智库,主要发挥“内脑的功能”[1]。在辽宁省的智库组织体系中,官方智库主要有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辽宁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等。它们直接附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主要围绕经济与社会政策等方面问题进行研究。它们的资金来源有保障,但缺乏灵活的人才进出机制。

半官方智库在组织形式上不从属于政府,完全保持着独立性,但往往出于各种原因与政府部门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目前辽宁省较为典型的半官方智库就是辽宁社会科学院。2015年该院向省政府提供的研究报告近百篇,其中50 余项获得了省政府的肯定,间接为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高校智库是由科协统筹各大本科和大专院校力量,以各个高校内部的科研单位为基础,由科研单位负责人为领导构建高校智库的研究小组[2]。自辽宁省于2018 年9 月发布《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以来,各大高校纷纷响应号召,大力推进新型智库建设。2019 年辽宁省共批准了20 个智库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其中包括辽宁大学东北振兴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教育评价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智库。辽宁省高校智库的建设较为成熟,已经成为政府决策的支撑力量。

民间智库主要是由民间力量出资创办的机构,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且资金来源广泛。目前辽宁省民间智库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影响力不高、成果难以被政府采纳等。由于民间智库的资金来源不固定,与其他智库相比,其抗风险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生存环境。

1.2 咨询模式

1.2.1 “政府+科协+学者”模式

辽宁省科协在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设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是辽宁科技创新智库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在推动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过程中,辽宁省科协利用多年来的实践经验,逐步建立起了“政府+科协+学者”科技创新智库咨询模式。在“政府+科协+学者”模式中,科协一方面与省委省政府直接沟通,了解其决策咨询的需求,以此为中心开展工作。另一方面通过课题立项、专题调研、高端论坛、学术沙龙、建言献策、成果评价、专家库等多样的形式与高校、科研机构学者们合作,充分发挥学者们的创新研究能力,产出智库成果,并通过媒体报道、直接报送政府部门等方式实现决策咨询。

1.2.2 “政府+科研团队”模式

“政府+科研团队”模式一般是指政府的部门依据自身特点,对相关领域科技和产业信息、政策和决策方案有长期的咨询需要,而部门一般不会有专业的全职的高水平研究人员,需要通过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科研团队合作,选择适合部门要求的科研团队进行合作共建科技创新智库。这类智库一般围绕政府部门需求进行研究,其成果直接送交相关部门,智库学者们成为该部门的智脑,为其建言献策。

1.2.3 高校自建模式

高校自建模式一般是指高校依托自身人才优势,根据学者的专业研究特长组建的从事决策咨询和科技政策研究的组织。智库的研究经费一方面来自国家各级项目的申请,一方面来自企业赞助或私人捐助。这类科技创新智库更多进行科技、产业理论创新研究,产出创新思想,并通过论文、专著的形式发表,其服务对象不仅是政府,还有企业和其他单位。

1.3 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辽宁省在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1.3.1 缺乏系统化制度保障

系统化制度的保障和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是科技创新智库功能稳定运行的前提。我国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设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虽有鼓励科技创新智库发展的多项政策,但是缺乏系统化的制度保障[3]。目前,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发展陷入“有政策支持,无制度保障”的局面,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从智库角度来说,缺乏一套通用规范的行业发展标准,智库之间不良竞争的现象频频发生。从政府角度来看,在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引导,智库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从新闻媒体的角度来看,未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智库的价值,宣传报道力度还有欠缺,造成公众对科技创新智库发展的关注度较低。

1.3.2 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建设中面临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社会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辽宁省各类型科技创新智库的研发经费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如科协通过课题立项给获得项目的高校智库团队研发经费,或是高校智库组织直接通过合作的政府部门获得研发经费。活动资金不足已经逐渐成为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生存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活动经费受到限制,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设失去了最基本的保障。

1.3.3 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科技智库的咨询活动离不开大量、客观的信息数据作为支撑。目前政府部门掌握许多与公共政策相关的统计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将数据对外开放。因此,辽宁科技创新智库所获信息数据的完整性难以得到保证,这会直接影响到科技创新智库政策研究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由于决策咨询的保障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不完善,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目前尚未形成运转协调、资源共享、便捷高效的内部决策咨询体系。

1.3.4 智库成果质量偏低

目前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的数量众多,但普遍出现质量不高的问题。一是由于在智库机构与政府机构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没有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讨论。智库机构只能凭借自己的想法进行研究。双方之间供需不匹配,信息不对称,这是导致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二是由于辽宁省在知识共享等方面没有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有关信息的获取较为困难,最后产生的成果局限性较强,难以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三是智库成果主要是以论文和报告的形式建言献策,而论文和报告的发布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平台。辽宁省缺乏对外发布的平台,许多高质量的成果往往由于时效性不强,只能存在于纸面上,不能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2 辽宁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对策建议

2.1 重视智库建设人才的培养

智库的建设离不开高水平的智库人才。辽宁省应该提高对智库人才引进的重视程度,充分挖掘当前人才流失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引进和培养更多的智库人才。科技创新智库建设所需的人才可以分为领导型人才、管理型人才、专业化研究人才、辅助型人才等。智库需以需求为导向,加大人才的内部培养力度,使其拥有过硬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养,必要时可以安排智库人员出国学习,开阔视野,以提高政策建议的可行性。在智库人才的内部管理方面,智库需要完善以业绩为导向的考核机制,以及以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

2.2 构建多渠道资金来源

研究资金是科技创新智库研究的根本保障,政府应加大智库研究资金的投入,不应让经费不足成为智库发展的制约因素。科技创新智库也应扩大资金来源的广泛性,不要只依赖政府的资金补贴。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可以借鉴国外一些著名智库的经费筹集方式,一方面获得政府的资金扶持,一方面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力度。这样一来,科技创新智库有了来自企业的资金支持,解决了研究资金不足的问题,智库能够专心地产出更多的研究成果,为政府以及企业提出更加完善可行的政策建议。企业间接地为政府的政策建议提供了支持,政府也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

2.3 提高咨询成果质量

咨询报告是咨询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科技创新智库的生命线,报告的质量决定了智库的专业水平[4]。分析问题时,智库人员要注意以需求为导向,跳出自我认知的局限性,用敏锐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在对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智库人员要避免外界环境的干扰,做好下苦功夫的准备。在撰写咨询报告时,智库人员保证在规定的日期之前提交报告的同时,也要保证报告中决策建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力争全面反映真实情况。

2.4 健全成果推广机制

科技创新智库的服务对象归根结底是人,因此,科技创新智库必须致力于向社会更加广泛地传达相应的知识理念。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成果多以研究报告以及论文的方式进行推广,推广形式过于单一,智库成果难以被群众接纳,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在传播信息的媒介层出不穷的时代,科技创新智库应打破固有的成果推送机制,借助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拓展智库成果的推广渠道,更好地深入群众中去,不断提高智库的社会影响力。

3 结论

目前,辽宁省正迎来新一轮振兴的重大机遇,利用好科技创新智库的智力资源,对增强辽宁省软实力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研究,目前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设水平与之前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突破,同时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急需解决。本文通过对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相关建议,希望对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作用。总而言之,要想提高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设水平,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1]林洁.美国智库的建设对发展我国智库的启示[D].武汉:湖北大学,2011.

[2]戚万磊.大连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9.

[3]杜成龙.地级市科技智库建设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7.

[4]周宏春.中国智库发展现状与促进建议[J].中国经济报告,2017(11):41-49.


文章来源:辽宁林业科技 网址: http://lnlykj.400nongye.com/lunwen/itemid-48825.shtml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论文_世界大变局与人类的未来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辽宁林业科技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